2018上海居住证落户
2018年上海居住证落户适用2017版《持有〈上海市居住证〉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》,核心是“7年基础+激励条件”,以下是关键要点:
一、基本申请条件(缺一不可)
- 居住证年限:持有《上海市居住证》累计满7年(非连续,但需有效);
- 社保要求: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累计满7年(需与居住证期限匹配,中断可补但尽量连续);
- 纳税合规: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(需与社保基数、工资收入匹配,避免偷税漏税);
- 无违法违规:符合计划生育政策(2018年已开放二孩,但此前超生需处理)、无刑事犯罪记录;
- 单位主体:由本市合法用人单位(注册、经营正常,需为申请人缴纳社保)提出申请(个人无法直接办理)。
二、核心激励条件(满足其一即可)
需突破“120积分”基础,满足以下任一“加分项”:
- 职称/技能等级:被评聘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(如工程师、会计师),或具有技师(国家二级职业资格)以上证书,且专业/工种与岗位相符;
- 社保倍数:最近连续3年(申办前3年,如2018年申办需2015-2017年)本市社保基数高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(2017年上海社平工资约7132元/月,即社保基数≥14264元/月);
- 远郊倾斜:在远郊教育、卫生等公共服务岗位工作满5年,可将“居住证+社保年限”缩短至5年(无需7年);
- 特殊贡献:获本市省部级及以上奖励、或被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/高级技师(国家一级),可优先或缩短年限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- 激励条件的“替代效应”:若社保连续3年超2倍,即使无中级职称也可申请(绕过职称要求,是最常见的“替代路径”);
- 材料真实性:严禁伪造职称、税单、社保记录(纳入诚信档案,5年内不得再申请);
- 单位一致性:社保缴纳单位、劳动合同单位、个税申报单位必须一致(外包、挂靠等情况无法通过);
- 落户地点:可落单位集体户、本人/直系亲属房产(无房需先入单位集体户)。
四、申办流程(单位主导)
- 准备材料:居住证、社保/个税证明、劳动合同、职称证书(若有)、计划生育证明、无犯罪记录证明等;
- 单位提交:用人单位通过“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”提交申请,上传材料;
- 区里审核:区人社局核查材料真实性(约1-2个月);
- 市里审批:市人社局复核(约1个月),通过后公示5天;
- 办理落户:公示无异议,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(需带房产证/集体户证明)。
常见误区避坑
- ✖️ 居住证“满7年”≠社保“满7年”:两者需同步累计,如居住证断档但社保未断,仍需补足居住证年限;
- ✖️ 社保“2倍”≠“平均工资×2”:是上年度社平工资的2倍(每年调整,2018年约14264元/月),需连续3年达标;
- ✖️ 个人可直接申请:必须由用人单位发起(单位需符合经营、社保缴纳要求)。
2018年政策的核心逻辑是“吸引长期稳定贡献者”:需先通过120积分获得居住证,再用7年时间证明“融入上海”,最后用职称/高社保证明“价值贡献”。若符合远郊教育、卫生岗位等倾斜政策,可缩短至5年,是当时的“快速通道”。
(注:2020年政策修订后,部分条件放宽,但2018年仍按上述规则执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