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落户临时居住证
上海已取消“临时居住证”,2018年起实施《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》,现行居住证件体系为居住登记凭证和上海市居住证,二者是落户的核心关联证件。
1. 居住登记凭证:落户的“起点”
非沪籍人员拟在上海居住超3天,需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居住登记,领取《居住登记凭证》。这是后续办理居住证、社保缴纳、积分申请的基础,也是所有落户路径的“前置步骤”(即使是应届生、人才引进,仍需先完成居住登记)。
办理材料:身份证、居住证明(租房合同/房产证)、就业/就读证明(在职需单位证明,在读需学生证)。
2. 上海市居住证:落户的“关键门槛”
居住登记满6个月后,可申请正式居住证(有效期1年,每年签注)。它是居转户(最常见的落户方式)的核心条件:
- 居转户基本要求:持有居住证满7年(部分人才可缩短至2-5年,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、高技能人才);近4年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达1倍及以上(部分需1.3或2倍);个税与社保匹配;具备中级职称/技能等级(或社保基数达标替代)。
此外,居住证关联积分制(满120分可解决子女教育、医保等问题,但积分≠落户,仅为辅助)。
3. 不同落户类型与居住证的关系
- 人才引进:重点机构(高新企业、高校)引进的紧缺人才,或有重大贡献者,无需居住证满7年,但需先办居住登记(可同步办理落户)。
- 应届生:符合条件的“双一流”/上海高校优秀毕业生,直接落户,不要求居住证。
- 留学回国:留学满1年,回国2年内来沪,需办居住证(无“满7年”要求),社保满6个月(基数1倍及以上)可申请。
4. 常见误区提示
- 旧版“临时居住证”已废止,现行居住登记凭证是过渡,需换正式居住证才能参与落户。
- 居住证满7年≠必落户,还需满足社保、个税、职称等条件。
- 未办居住登记无法缴纳职工社保(只能交灵活就业社保,无法用于居转户)。
总结
上海落户的核心逻辑是“居住+就业+贡献”:先办居住登记,再换正式居住证,同步积累社保、个税,满足对应条件即可申请。建议尽早办理居住登记,及时续签居住证,避免因证件缺失延误落户进度。
如需详细政策,可通过“随申办”APP或社区事务中心查询最新要求。